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全球最大泡麵品牌如何打造出來?~康師傅的品牌故事



Master Kong 康師傅─從火車上一碗泡麵發想

提到康師傅就想到頂新魏家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創立的泡麵王國。在中國大陸一年足足能賣出65億包的方便麵。其實1958 年,頂新企業剛成立時只是一家彰化的油脂工廠,但在1988年,魏家兄弟決定到大陸尋找投資機會,一開始時並不順利,但都沒因此放棄。

有一回,老四魏應行搭上內蒙的回程火車,在車上泡起從台灣帶來的泡麵,沒想到香味四溢,吸引同車廂的大陸人聞香而來,而且吃過後讚不絕口,於是他靈機一動,「既然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乾脆生產方便麵呢?」為了投入這塊陌生的市場,魏家兄弟仔細的做起市場查,回想起當初在創業的時候,經過了27次的口味修正,目的就是在於尊重當地的口味,這樣的精神實在令人佩服。
魏家兄弟經過調查還發現,大陸當時只有兩種方便麵。一種是大陸本地製的,只要幾角錢,不過包裝簡陋風味不佳,而另外一種國外進口的價格卻太貴,一包要五到十塊錢人民幣。因此,市場剛好欠缺能被多數人接受的中間價位方便麵,於是魏家兄弟當下決定要掀起一場方便麵大戰。

既然要做品牌,當然得先取一個響亮的名稱。董事長魏應充認為食品是老實人做的生意,所 以希望能夠提供給所有廣大的消費者健康的、安全的食品,想著想就用「康」來當做產品的代言。健康的產品、安全的產品,這是在創立「康」這個品牌出發的意義,而師傅是一個專業的代表,比如說在大陸,司機、廚師大家都尊稱他們「師傅師傅」,所以也演變成有手藝的專業師傅,生產健康安全的方便麵,「康師傅」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康師傅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該如何打出知名度,讓客戶上門呢?魏家兄弟訂出行銷策略,要打出舖天蓋地的廣告攻勢,就讓康師傅的廣告,一天內在電視上出現上百次。果然立刻爆紅,就連三歲小孩看到矮矮胖胖的廚師都喊得出康師傅,當地民眾也因此瘋狂排隊搶購。在1992年一推出,就創造360萬美元營業額,隔年跳升為5000萬美元,1994年更達到1億7000萬美元。

創新者更要感恩回饋康師傅一戰成名,建立起中國方便麵的霸主地位。不過可別以為康師傅只是抓住市場契機,為了持續滿足大江南北酸甜苦辣的特殊口味,康師傅不時得做口味上的微調,還有專門的口味調查員,駐地的口味調查員,都會去跟當地的廚師還有當地的消費者做調查,深入基層了解當地特色的菜系是什麼,才能生產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方便麵。除作出符合市場的好產品,康師傅的成功還在於堅持不做市場的追隨者,不但要做領導者、創新者,更認為要懂得感恩回饋。

「聽說你自己是慈濟人,所以在大陸有時候各地有一些水災旱災您還會帶著康師傅的泡麵到各地去賑災喔!」原來康師傅不只是做產品,在別人需要幫助、回饋時,也會適時的伸出援手,魏應充也說,我們腳踩人家的地頭,頂人家的天,所以也要去回饋那一塊的土地,就是因為秉持這樣的理念,所以有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是跑在最前線的,就因為這樣,康師傅的名號也更響亮了。

如今康師傅不只在大陸的方便麵市場稱王,還成為即飲茶、包裝水的三冠王。糕餅中的夾心餅乾也位居市場領導地位,就算遇上2007年全球原物料大漲,康師傅依舊大舉投資業績逆勢成長,證明了他們不只會賺「機會財」,更懂得賺「管理財」。難怪康師傅奪得2007年台灣國際品牌第五名的佳績,創造7億 2600萬美元的品牌價值,成長率也高達79%,還獲選為成長之星,放眼未來康師傅不只要征服大陸,他將與國際品牌看齊放眼全世界。

董事長魏應充說,其實在品牌上應重視專業經理人團隊,身為領導人如何管理統御專業的經營團隊,是需要長時間學習,這也是大家值得加強的。我們台灣人或者是中國人,也應該擁有自己世界性的品牌,所以也希望康師傅這個品牌將來能夠超越可口可樂、雀巢等更多品牌,為台灣品牌爭光。
以上文章均摘錄於brandingtaiwan品牌台灣網站-版權所有




康師傅泡麵現在為全球最大的泡麵公司,12/29新聞報導康師傅打著年薪20個月徵才,並由董事長魏應州親自面試,這個品牌是如何打造起來的?他們藉由特殊的廣告行銷手法及創新創意的改變,由領導者及各環節的專業經營管理征服全球。董事長魏應充也說:「其實在品牌上應重視專業經理人團隊,身為領導人如何管理統御專業的經營團隊,是需要長時間學習,這也是大家值得加強的。
這篇文章超棒的,跟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