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來自於對生活的體驗。
電影《送行者》編劇小山薰堂認為,從事創意的人不能光做一件事。投入心力於不同的領域 能帶給我們更多在創作上的靈感。小山薰堂並強調,創意源自於人,「大而淺」的廣泛接觸 各領域的人非常重要,因為這代表旁觀者的眼光,可以代替你的眼睛尋找新事物。
![]() 小山薰堂(方濬哲攝) |
電影《送行者》去年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日本創下五百億日元票房,編劇小山薰堂(右圖,方濬哲攝)將原著化腐朽為神奇,被視為本片功臣。小山薰堂的中文版新書《創意不是用ㄍㄧㄥ的》,則大談他的找樂子創意學。
《送行者》描述失業的大提琴家回故鄉找工作,誤打誤撞進入禮儀師行業,為往生者化妝入斂,從原本的抗拒到熟悉,最後卻因而重拾對生命的體悟。原著《納棺夫日記》是青木新門自傳小說,當初自費印行,只賣了五百本。
影星本木雅弘偶然間讀到小說,一直想拍成電影,便找小山薰堂幫忙。他第一次跨足當電影編劇,就創下了佳績。《送行者》不但奪得奧斯卡,同時拿到日本讀賣文學獎、日本學院獎最佳劇本獎。
生於一九六四年的小山薰堂,是日本知名電視製作人、小說家、電台主持人、飯店管理者,並擁有一家顧問公司。去年四月他受邀擔任日本東北工科藝術大學企畫系主任,現正為動畫《小蜜蜂》編劇,預計今年七月上檔。
從小喜歡問「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的小山薰堂認為,從事創意的人不能光做一件事,他平常就要要管理飯店、寫小說、從事翻譯。「這些與電視完全無關的事情,反而可以給我更多創意,也可以給我新的方向,所以工作範圍愈廣愈好。」
並強調,創意源自於人,「大而淺」的廣泛接觸各領域的人非常重要,因為這代表旁觀者的眼光,可以代替你的眼睛尋找新事物,「對我來說,最棒的生活,就是過著像流浪者般的生活。」
小山薰堂隨時都在動腦筋,他為了要創造公司接待小姐的最高價值,乾脆在東京辦公室門口開了一家麵包店,接待人員一方面要接待前來開會的訪客,還得賣麵包,其他員工則可透過店面生意的好壞,去感受社會的脈動,肚子餓了,買麵包也很方便。
「整人」也是小山薰堂喜歡的工作。他曾經以次等牛肉,用木盒包裝佯稱是每百公克一千日圓的「米澤牛」,結果連品牌專家都受騙上當,以此讓同仁反思:相信品牌,讓人先入為主的迷思。
不過小山薰堂自己也曾被惡整,同仁在他生日之前,準備刻有他名字的手工製毛筆,並拍下知名匠師製作毛筆的過程,他感動到差點哭出來。後來一位遲到的員工頂著光頭走進來,他才知那枝毛筆是用他的頭髮所製,而知名匠師,也只是一般製作胎毛筆的師傅而已。
原文請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